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30763880
30763880
智慧园区管理 水质监测,无人船走航,浮标,重金属,黑臭水体,智慧园区,地下水,集装箱式一体化站,预警站,管理平台软件


系统概述:

      近年来,国内化工园区或以化工为主的工业聚集区环境安全事故频发。型安全事故暴露出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基础薄弱、本质安全水平不高、安全管理缺失等突出问题,重大安全风险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在现阶段如此密集且严厉的监管措施下,当前单纯依靠人的监管已经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借助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提升园区管理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的大趋势。 从目前化工园区发展现状和化工行业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看,化工园区环境风险形势依旧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是化工园区的企业多数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为主,所接触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大都是易燃易爆、有毒 有害、易腐蚀的物质,生产、运输与存储都存在危险性。       2、是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发展,对于园区环境安全预警体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目前大部分化工园区对环境风险的监测和感知缺乏有效手段,且大部分的环境安全隐患通过难以识别和察觉的泄漏或无组织形式排放,其中大都为有毒有害的特征污染因子,难以被传统的在线监测设备所识别,对环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3、是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管理还不到位,化工园区的环境监管对象多侧重“三废”污染源,没有针对环境风险进行有效监管,缺乏全过程环境风险管理理念,甚至将环境风险监管简单等同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响应和处置,普遍存在“重处置、轻预防”的问题。在职能分工方面,环境风险监管职能分散在环境监察、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及环境应急等多个部门,职责不清往往造成环境风险管理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总体设计:

      工业园生态环境管理系统以工业园区环境综合监管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园区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络,摸清园区档案信息、生态环境质量信息、污染源排放信息、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信息等各类信息,建立从园区信息综合监管、异常数据闭环管理、园区生态环境评估到可视化展示的智能化管理平台,为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化、差异化、定制化的环境信息服务。同时,平台提供手机端应用,支持各类信息的查看。
      1、构建园区生态环境、污染排放、生产安全的感知监测网络,实现全方位监控管理: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通过现场数据的直接采集或系统对接的方式,获取大气、环境水、土壤等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企业污染排放、用电量、视频等污染源监控数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环境风险源等安全生产数据,建立全方位的感知监测网络,实现全方位、无盲区的环境监管,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撑服务。
      2、落实园区环境管理主体责任,实现生态环境问题的闭环管理:
      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升新区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力,通过对生态环境管理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发现问题、制定措施、执行整改、检查落实、跟踪监督的闭环管理,切实落实园区环境管理主体责任,提升园区环境管理水平。
      3、打通横向、纵向数据通道,实现园区生态环境数据共享:
      实现环境质量数据共享、综合分析、可视化展示,全面提高对环境数据的管理运用水平,增强环境数据的共享服务能力,实现数据的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确保环境信息资料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建设要求:

      1、健全环境风险识别:
      对园区现有环境风险进行识别,以支撑对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的识别分析。梳理并建立园区有毒有害物品的数据库及排放分布地图,在此基础上筛选预警因子、识别风险单元、分析风险影响范围,为实现监测目的及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底层数据支持。
      2、完善监测网络:
      现有监测能力以重点企业厂界无组织趋势分析为主,特定点位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远不能满足从产生到迁徙路径到敏感域的监测能力。为进一步掌握环境风险物质产生、迁移的时空分布规律,便于污染物溯源,分析其影响范围和特点。在现有监测网络的基础上,以园区周边方圆5公里的环境敏感点为预警重要保护目标,优化组合多种环境风险物质预警仪器,构筑覆盖风险源、扩散途径和环境敏感点的区域预警网络,充分利用并积极整合园区现有的企业在线监控、风险防控、安全报警等设施和设备的风险源监控信息,用于日常监控、溯源分析、园区污染物精细化管控。补充高空瞭望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测园区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对居民区的影响;补充移动监测能力,日常情况下巡检监测,突发环境事件时开展溯源监测和应急监测。
      3、建立预警监控平台:
      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将园区内水、气、声等环境监测数据及在线视频监控接入新建平台并融合应用,配合补充完善园区基础数据信息库;建立阈值体系。园区未从源头管控、企业与园区联动角度设置阈值。根据污染物浓度值及变化趋势、异常状况、风险可接受程度等多种因素。结合园区与企业间的预警联动机制,分级分档分类设置阈值体系。
      4、完善运营管理制度:
      复用现有监控指挥中心硬件基础设施(电脑、大屏等),承载预警体系正常运转。现有运行管理制度正在建立中,建立“一企一档”和“应急管理”信息化管理,完善预警发布、应急措施、质控制度等。通过有效的制度建立,将人、事、物、责串联起来,实现体系从“有”到“用”再到“高效科学用”的转变。